English

挑战“筑路禁区”

1999-11-19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陆彩荣 我有话说

不到内昆铁路,不知道大自然的艰险。内昆线纵贯金沙江、乌江和北盘江的分水岭,处于四川盆地爬升至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,地形险要,地质构造复杂,被称为“地质百科全书”,“筑路的禁区”。

黄土坡地带处于四川盆地爬升云贵高原的盆壁上。内昆铁路在这里从1650米的山腰爬上2000多米的山顶,直线距离只有700米,但由于坡度超过了火车的爬行能力,不得不在重峦叠嶂间拉展线路,修建19.7公里的迂回线路,最高的上层展线已隐现在缥缈的云海里。铁五局承担了黄土坡展线隧道的施工任务。

黄土坡三号展线隧道处在展线最高地段,海拔1767米,全长3005米,全隧坡度19.9‰,是整个内昆铁路铁道部“挂号”的头号重点控制工程。隧道呈圆弧形,铁路走向宛若“灯泡”形状。隧道进出口水平距离为660米,高度相距约60米,洞内地质条件极为恶劣,岩层破碎、岩爆严重、涌水不断,其施工之艰难,为我国铁路建设史所罕见。

为不拖内昆建设的后腿,铁五局建设者克服交通不便、生活条件差的困难,一边翻山越岭抢修便道,一边将施工机械化整为零,人扛马驮将数十吨机械设备运至工地。同时,组建施工课题攻关小组,对爆破技术、衬砌质量等进行攻关,确保工程顺利推进。截至目前,该隧道已实现全断面掘进1650米。火车在云间开行,将是内昆线建成后的壮伟景观。

“巍巍青山横断云贵川、铮铮铁骨直通大西南”,这是隧道局建设者在青山隧道工地留下的豪情。4月1日凌晨3时,正在隧道内施工的工人突遇大涌水的袭击,10多米长的宽大水柱,夹带砂石、泥浆迎面喷来,机械设备被冲倒,埋没,工人迅速撤出。一夜之间400米长的隧道内堆积起一米多高的泥沙。大自然给了身经百战的隧道局员工一个沉重打击。他们不得不组建抢险突击队,8台抽水机、20多个工人24小时连续作战,才清理完现场。青山隧道重新向前掘进。

“内昆铁路是我们经历过的自然条件最差的线路,比被称为‘地质博物馆’的成昆铁路施工条件还要差”,隧道局常务副指挥郑玉欣对记者说,“但我们有信心优质、高效地建好内昆铁路,为大西南的发展做出贡献。”

(本报云南彝良11月18日电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